top of page
作家相片Xingyu Yao, MT-BC

月嫂虐婴——因为她也曾被如此对待|代际创伤与虐待的传承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上海时间周一上午。


我正准备分享世界歌唱日2024的第二个全球视频,也有其它一些科普类写作准备发布。


看到这有关美国湾区的月嫂虐婴的新闻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传播——气到发抖!湾区月嫂恶毒虐婴,对新生儿堵嘴、扇耳光,她女儿却还发文甩锅……


我想借此机会,从代际创伤传递的角度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我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如果希望提升身心健康、终结暴力的话,代际创伤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更是一个必要的视角。


我开始学习用这个视角去看待问题、发掘问题的根源、创造解决方法,大约有十年了。这十年间有幸身处于全美研究心理健康最前沿的诸多“大脑”之间,阅读了大量的来自于全球各地的个案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医学生理学研究,养成了隔天浏览研究文献的习惯,也包括全球历史与社会发展学。


这条新闻中的当事人,会有这样的一系列行为,皆有迹可循。


1968年生于辽宁抚顺的女孩儿

想想当年的社会背景……

她大概率也是被这么养大的……

自己女儿也是这么养大的……


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C-PTSD*的典型反应



解决方法?


整个社会亟需了解代际创伤的心理传承机制,并且痛定思痛地面对,才能避免一代代地重复下去。


有太多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信任问题、自我效能感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未解决的代际创伤,从这个根源去解决。这个过程势必充满挑战——我接触到愿意踏上这条路的人们往往都是勇者——但这也是唯一结束代代轮回的方式。


观察代际创伤传承的机制,我发现与佛陀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轮回」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单地、不经思考的应对方式(即防御机制)是对他人重复你曾受到的伤害,暂时从一个受害者变身为一个施虐者。因为在施虐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当初作为受害者被剥夺的一些力量感和控制感。但这种力量感是暂时性的,所以,与之匹配的行为表现会“上瘾似地重复发生”——只要有类似的场景出现,个体就会重复施虐。


这种应对方式从神经机制层面描述,是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处理,属于「原始脑」的反应。

这就是未经处理的创伤,让个体“卡住”的心理生理机制。



*什么是C-PTSD?


Complex PTSD是复杂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非单一的创伤性事件造成,而是由一系列的创伤造成。


这一系列的创伤往往是持续性的、弥漫性的,身处其中的个体往往有一种无法明确定义和无力摆脱感。


这些创伤既包括暴力性事件,也包括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没有获得这一阶段需要的心理养分(如情感连接、安全依恋、被看见、归属感、认可等)——需要的却没有得到——这也会形成心理创伤、发育障碍、发展阻滞。



以上为原创学术思考,如需分享,请邮件cherubxingyu@forejazzx.com联络获得许可并标明出处。随着“疗愈“在中国变成一种”疗愈经济“和”赛道“,未来将是泥沙俱下的几年。


近期,注意到已经有一些人将我曾分享过的临床个案或工作经历标榜为己用以提升自身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回想起2010-2013年,当时我开始在上海探索音乐、心理学、医学的整合,在医院、养老院、阳光之家日间照护中心实践之时,99.9%的人觉得这是不可能,认为我想太多。2021年秋从波士顿搬回上海,开始在上海建立音乐治疗服务体系之时,已经看到资本瞄准人们的需求开始割韭菜。而我始终以高标准、专业的初心进行科普教育。三年过去,今年在中国大陆各种“疗愈峰会”遍地开花,开始有人“复制黏贴”我所分享的专业信息来标榜自己。虽早有预料,但仍令人唏嘘。


从我2013-2014年完成第一篇围绕创造力和幸福感的研究论文到现在,11年过去了,这个领域仍然吸引我的注意力:为什么一些人只会“复制黏贴”,而另一些人却能够不断创新?这其中的人格心理结构及其培养方式截然不同。


独立思考与甄选信息的能力将愈发宝贵,这是我从我的教授/导师们身上学到最宝贵的能力之一。



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